2)第265章 感觉错过几个亿_带着医院回80年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董。

  而哪里古董最多的,一般都去琉璃厂、天桥西边的福长街市场、宣武工厂等地方,至于后来大名顶顶的“工艺品市场”潘家园,这时候还没有出现呢。

  至于去平民百姓家“收破烂”?陈夏没这时间,也没这胆。

  那边都是什么佛爷、顽主、老炮的地盘,一个外地人找死去?

  有读者想问了,刚刚你不是明明说没机会“捡漏”吗?怎么现在又说可以去检漏了?这不自相矛盾吗?

  这可真冤枉了。

  刚刚说没机会捡漏,是指不可能在人家不知情的前提下白拿,或者付出几角一元的超低代价去收购古董。

  人家懂行,真家伙和假家伙分得清。

  但又有机会捡漏是指每个时代炒作的东西都不一样,八十年代一片混乱,鬼知道几十年后哪些古董值钱?

  这时候的人都只知道钧窑、汝窑、官窑、定窑、哥窑这五大名窑的瓷器是宝贝,所以都叫价老高了。

  可是他们可曾想到,到了几十年之后,乾隆时期那些妖艳货色都可以拍出上亿的天价来。

  又有谁能料到元青花最后能一举登顶成为传说?

  现在那个国宝级文物“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”,这时候还在农村给人当咸菜罐呢。

  马都都先生亲口在电视上说过,他在八十年代初,用5元钱在华清大学一个教授家里买了一个紫檀木书桌。

  这位老教授知道这是紫檀吗?人家肯定知道,可人家没这眼光,不知道这存几十年可以给卖多少多少钱。

  老教授不懂,但马都都先生有这眼光,所以活该他发财。

  马先生这种“隐形富豪”,哪怕在2020年都可以在国内排得上号,只是人家的实力不是体现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股票、现金、房产上。

  人家古董无价,手上的东西卖了,绝对能排“杀猪榜”前几位。

  陈夏要学的就是马都都先生,藏钱不如藏古董,买房不如买古玩,省得明面上钱太多被人惦记。

  闷声发大财才是王道。

  此后三天,陈夏和应元岳在这几个古玩聚集地到处搜刮,每次凑到一定的数量,则由陈正三人带回旁边的招待所。

  招待所的工作人员对此也见怪不怪了,现在已经有聪明人在悄悄收购古董,这样进进出出的人并不少见。

  每次堆完一屋子,陈夏都会让大家离开,他则悄悄将众多古董古玩收进空间医院。

  这三天下来,除了应元岳几人心里有点数外,陈夏就这样挥了挥衣袖,花了20万元买走了足够支撑一个博物馆的古董。

  多到什么程度,这么说吧,上千平米的医院门诊输液大厅全部堆满为止。

  应元岳是真的手抖了,见过夸张的,没见过这么夸张的。只要他点头的,陈夏全部买下,这去菜场买菜一样简单。

  而更夸张的是在首都友谊商店里,陈夏足足花了10万元的外汇券,将他们店里如张大千、黄宾虹、徐悲鸿、齐白石、吴冠中的画全部都买走。

  还郑重其事地让营业员将每一张画的发票都开好,口中喃喃自语,什么以后上拍卖会这些发票可就是凭证,否则容易吃大亏之类的话。

  也是陈夏不学无术,不认识刘海粟、潘天寿、吴昌硕、周湘、傅抱石等名家,结果都给漏买了。

  这件事情后来让陈夏懊悔不己,感觉自己错过了好多个亿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qi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