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四百八十五章 纸张控制舆情_大明的工业革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控制了京城的造纸作坊,就握住了邸报商贾们的命脉。

  至于从外地调集纸张,首先驮运火耗就会让价钱大涨,运到京城哪里还能竞争得过范家的造纸作坊。

  文字的魅力在于只要更改一个字,邸报上的一些内容意思就变了,范家以降低纸张价钱为代价,让邸报商贾们全部更改那是不可能的。

  这要是被朝廷发现了肯定会砍头,更改一两字就没事了,完全可以说是抄录过后制作的雕版出现了纰漏。

  只要控制了邸报,就能从根源上抹黑明廷了。

  范永斗瞧见长子很久没有说话,只是沉默的站在原地,知道长子心里想必不知道掀起了怎样的巨浪:“控制邸报只是一方面。”

  “二来,纸张同样也是那些名士消耗最多的文房四宝,字体对于名士来说就是吃饭的饭碗,没有一手好字,怎么配叫做名士。”

  “想要提升名士最重要的名望,练就一手好字便是捷径之一。”

  “培养家里儿子、孙子、侄儿、外甥这些晚辈,同样需要大量的纸张,科举讲究身言书判,书法的好坏直接影响道家中晚辈的科举名次。”

  “吃的能省,穿的能省,什么都能省,唯独这个纸张不能省。”

  “每月消耗的纸张对于名士来说,就是一笔很大的银子,毕竟纸张的市价可不便宜。”

  何止是不便宜,纸张对于朝廷来说都是一种负担了。

  朝廷对于造纸地进贡的贡纸,接收时详细到了张,几乎等同于朝廷接收漕粮的时候,详细到了粒,一粒都不能少。

  对于数目庞大的漕粮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,对于数量同样不少的贡纸,朝廷却要详细到张,可见对于纸的重视。

  除了贡纸,还有一套纳纸法度,不管有没有犯法,只要是被审问了就要纳纸,当做师爷记录讼状以及知县记录案牍的纸银。

  不过这个纳纸的数目明显超过了讼状和案牍所需要的纸张,到了后来,凡是涉及案子的人都要纳纸。

  朝廷对于纸张的消耗都吃不消,何况需要大量用纸的名士们,只要范家稍微把价银降低一厘银子,甚至是以白送的方式送给某些大名士。

  找他们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,足够抹黑明廷,鼓吹大清国了。

  一些东林党大儒们甚至可以为了白送的纸张,恬不知耻的直接鼓吹大清国。

  这样一来,京城的舆情就控制在了范家手里,京城作为天下的舆情中心,控制了京城的舆情就可以做到影响整个大明的地步。

  范家长子想到范家可以影响整个大明的舆情,一直都很沉稳的他,心情忍不住激荡起来。

  别说是范家一家的家业,就是再拿一大晋商的家业去换,也是值得的。

  不过激荡归激荡,范家长子还是有着一点顾虑,也是唯一让他感到忌惮的一点:“父亲,从过去三家晋商的遭遇来看,朱舜与晋商不对付。”

  “万一他用工业妖术对付范家怎么办,范家就不是掌控京城舆情了,就会彻底破落,到时候父亲和孩儿只能以死谢罪了。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qi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