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六百三十二章 一千里_顽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明有一圈被砖围起来的高墙,绕城一周要走十天,城墙之外没有任何属县。’

  ‘大明在河边,不在海边,别往海边找了,那条河叫什么蒙古人也不知道,没有契丹这回事。’

  ‘而且大明出产的货物也非常少,没有任何黄金和贵重饰品,别费劲了。’

  尽管这跟沙皇掌握的关于大明或者契丹的情报有亿点出入,但其实撒这样的谎没有任何负罪感。

  因为没有任何现实世界中的证据,能证明那个神秘的契丹,真实存在。

  而现在,就在托木斯克督军伊万眼前,枪炮在大地轰鸣,火箭在空中尖啸,那面明明白白用蒙古文字书写的大旗就在城外——契丹就在这!

  它真实存在!

  直到一颗狮子炮轰出的铁球砸上拜占庭风格的圆顶钟楼,破坏支撑使象征东正教的拜占庭十字断裂坠地,才终于将陷入妄想的督军惊醒。

  攻城仍在继续。

  托木斯克堡的外围防御设施非常完备,外围有削尖的木桩和倒刺,原木扎成木栅高大而结实,每隔几十步就有高过木栅的尖顶棚楼,以供督军区的鞑靼弓箭手向外射击。

  更多哥萨克则躲在地基更高的内城射击平台上,把大口径的老旧硝火枪架设于木栅之上,利用高度差和射程向堡外射击。

  这种防守方式,在以往面对吉尔吉斯人的反扑中非常高效。

  因为吉尔吉斯部的骑兵格外传统,使用蒙古式筋角弓、骑快马,战斗时以所谓的‘轮舞阵’环绕敌军,以汹涌的箭雨投入敌阵。

  那些箭矢百分之九十都会被木寨阻挡,难以伤及工事之内的士兵。

  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,吉尔吉斯人甚至一些卫拉特人组成的军队,都只是在堡垒外武装游行而已。

  在寒冷的西伯利亚,只要固守堡垒一段时间,任何攻城军队都会不得不撤围。

  据守堡垒的俄国军队绝不会选择野战,哪怕兵力相等,因为在他们的固有印象中,没人能在野战中胜过卫拉特。

  在野战中,俄国、波兰的骑兵经常在克里木汗国甚至诺盖人手上吃亏,而克里木汗国的骑兵充其量跟蒙古差不多,甚至装备水平还要差一档。

  而卫拉特?卫拉特的骑兵是个怪胎,他们在与游牧骑兵的野战中拥有绝对的统治力。

 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的前后百年之间,东欧历史上有个非常特别的词,叫小蒙古入侵时代。

  小蒙古说的就是卫拉特,某种程度上东欧骑兵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强势起来,便是受到了卫拉特人的启发。

  这一时期,卫拉特骑兵在野战中对阵东欧亲戚,胜率高于百分之九十。

  奥秘就两条,简单到滑稽。

  第一,大量装备布面铁甲;第二,人人持握长矛。

  这个时代的骑兵,长兵器多半仅存在于铠装骑兵手中,轻骑为保存战斗力,会携带弓箭、火枪与马刀或

  请收藏:https://m.9qishu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